近日,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首次召开“关中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专题专家研讨会,专家们建议应成立更高级别联防联控专项工作组,统一发布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车辆限行全省统一限号。
关中城市需调整产业结构
去冬今春关中地区大气雾霾频发,进入春季以来,西安雾霾天气虽然有所缓解,但臭氧和二氧化氮污染问题逐步显现,蓝天天数面临严峻考验。
近年来,地理地势影响下的区域性大气污染特征日益明显,单独城市改善空气质量的努力已逐步显现出其局限性和有限性。同时,关中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关中各市区空气质量同步性和相似性的特征。
中科院地环所研究员曹军骥认为,关中地区的污染事件通过模拟结果,基本上污染过程是同步的,且污染特征盆地显著。突出污染有工业排放、冬季燃煤排放、粉尘、生物质、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
曹军骥对京津冀地区联防联控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碎片化的区域行政,是导致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长时间难以根治的制度性根源。
“关中城市开展联防联控十分紧迫。”据曹军骥介绍,关中地区的产业结构整体呈现“二三一”经济结构,说明关中地区还处于工业化时代,仅有西安市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三二一”经济结构,其他五市(区)还处于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时期,还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外来污染在西安盆地打转
“重污染天气的时候,西安的污染颜色明显加重。”曹军骥指着一张卫星云图介绍道,由于地形影响,西安地区受到的外来污染,会在本地打转,就像一个污染中转站,形成二次污染。
曹军骥说,关中地区PM2.5质量浓度有着季节性的特点,春、夏时节,关中地区PM2.5基本呈现点状分布,秋季开始出现连片趋势,冬季则呈现显著的区域性污染。
“西安的输入型污染平均为20%,在春季甚至达到30%。”据曹军骥介绍,在数据模拟显示的PM2.5时空分布图中,在东风条件下,污染物由东部向关中中部、西部输入明显,导致污染进一步加重。
曹军骥建议,区域大气污染控制是区内政府共同的责任,关中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在主体机制和工作机制方面都要进行细化的管理,构建合作管理的工作方式,统筹区域污染防治,同时建立工作评估机制。
关中各市应建污染源清单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陈洁说,关中地区电力、水泥、焦化等产业较多,而且小散乱污企业影响较大。联防联控中应对机动车进行统一限号。同时,柴油车所占比重不多,但其排放的污染物却占到80%,因此应该加强低速及载货柴油车治理。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沈振兴说,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应该一城一策,建议关中各市根据具体产业状况,建立自己的污染源清单,根据清单对污染物进行有针对性治理。在体系建设方面,沈振兴建议关中城市建立更高级别的管理机构,负责应急响应的发布调整和解除。此外,西安市环科院副院长李澍建议,西安市运营车以及公交车等应率先电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