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网站上连续发布了两批《申报备案企业及产品信息公示》,共有9家企业16款车型,如果这些车型都能够进入北京市2017年第一批《备案目录》,且《备案目录》能在2月24日发布,将意味着即将在2月26日指标过期且计划购买目录内车型的用户,将能赶上最后一天完成上牌(25、26日为周末,不能上牌)。同时,这些车型也将成为北京市场意向消费者的优先选择车型。
在此前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北京市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备案工作的通知》,对将在北京市销售新能源小客车的生产企业及产品申报要求,提出了以下七项要求:
这份通知实际是对2015年北京市科委出台了《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管理办法》 (2015年修订)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引入了《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售后服务规范》。从通知可以看出,北京市备案目录把安全问题作为第一审核要素,在两年内因产品缺陷导致的安全事故的企业将无法进入北京市场;要严格考核售后服务能力,主要包括三电维修处理能力、动力电池回收能力、应急事故处理能力,并注重审核以上能力的实际操作有效性,不再浮于企业纸面材料,专家组将重点评审其有效性及可操作性。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经信委此前介绍北京备案及管理细则修订情况时表示,将安排专项预算加严备案产品进入后的市场抽查检验。此外,还将加强备案信息公开,对企业申报了哪些产品,哪些产品因为什么原因没有通过备案,都进行媒体信息公开。
严控产品安全、质量和服务
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景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安全、质量、服务是检验车企能否进入北京的重要标准。
2016年11月,北京出台了《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售后服务规范》,新的备案细则也将其作为强制考核标准。其中详细规定了新能源小客车经营者(包括生产、销售、手里)的各项义务,三包责任及争议处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要求,安全风险防控要求等。
同时企业的诚信也是关键考量因素,骗补的企业将暂不考虑。这意味着重庆力帆、金华青年汽车、郑州日产等新能源小客车产品将无法进入北京备案目录。
此外,2017年备案细则将把整车企业的电池回收能力作为重要标准。调查显示,最早的纯电动汽车已经运行超过20万公里,废旧电池回收问题已刻不容缓。
加强监管和信息公开
根据《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售后服务规范》,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将组织专家对申请备案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售后服务能力进行现场检查评审,重点检查售后服务人员技术水平、培训制度及记录、现场“三电”维修能力及维修条件等,并在企业完成备案后对售后服务机构进行不定期抽查。
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此前已经组织过相关检查评审,从公开的信息来看,最新一次售后服务机构检查的结果显示,26家机构中的充电桩建设达标率为96.1%,运行达标率80.8%,维修设备达标84%,服务场地及设施基本达标。其他还存在充电桩开放、服务流程明示等一些细节问题。总体来看售后服务情况较好,协会也提出了相关整改要求,可见北京市对新能源汽车监管力度大,建立了严格完善的标准。
此外,对于申请备案的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开专家评审结果(包括企业及产品未通过原因)及备案产品信息(不涉及企业商业机密,需企业主动说明);对于已备案企业及产品,将公开产品安全事故情况及企业售后服务检查结果。
信息公开对消费者权益更有保障,此前北京也发生过数起电动汽车起火等故障,部分事故并未披露原因,对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信心产生了负能量。北京市要求公开产品安全事故情况及检查结果,有利于促进业界更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提升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保障市场稳定
2014年实施备案管理以来,北京已经发布11批新能源小客车产品和8批生产企业备案信息,共20家企业37款纯电动车型入选。重审后公示的名单有9家企业16款车型入选,企业名单占原备案目录近一半,车型数量也占原备案目录24.6%,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市场选择空间,足以看出北京市对稳定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决心。但对于2016年8月获得北京新能源指标,又还未购车的消费者来说,时间已非常紧张。由于周末无法上牌,实际购车上牌的有效期仅剩1天。当期分配的新能源小客车指标有13460个。
2017 年,北京市新能源小客车指标为 6 万个,其中 5.1 万个为个人指标。如果申请和确认延期的42384个个人配置指标都通过审核,2017 年个人新能源指标就仅剩余 8616 个。在北京市个人新能源指标如此“抢手”的背景下,政策的时刻跟进就显得十分必要。